上海理工大学共同承办第五届交通与运载工程学科青年学者论坛

发布时间:2025-09-17浏览次数:10

913日上午,第五届交通与运载工程学科青年学者论坛于苏州高铁新城开幕。同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高校相关领导,交通与运载工程学科资深学科专家,以及近千位学科青年学者参会交流。

本届论坛由同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共同承办。论坛为期2天,以“科学选题 提前谋划 厚积薄发 共赢未来”为主题,旨在面向“十五·五”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重大需求,围绕学科发展趋势与新增长点,引导青年学者聚焦学科重点发展领域、优化调整研究方向,夯实学科发展基础,提升学科人才综合素质,促进青年学者快速成长。论坛开幕式由同济大学交通学院党委书记马万经教授、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智慧城市交通研究院副院长赵靖教授主持。

马万经教授主持论坛

赵靖教授主持论坛

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曹静在开幕式上致辞,她提到建设交通强国,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交通与运载工程作为交通强国建设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科技创新与产业进步的关键领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交通与运载工程学科是同济大学的优势学科,与学校“百年工科”底蕴一脉相承。同济交通学科坚持“四个面向”,以提升服务能力与贡献能级为导向,聚焦基础研究、前沿探索与人才培育,注重创新团队建设与学科交叉融合。本届论坛更加聚焦青年人才成长,注重提升重要基金项目研究质量。希望青年学者珍惜机遇,希望专家学者不吝赐教,希望大家以论坛为纽带,建立更多合作联系,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携手应对未来挑战,为交通强国建设与学科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曹静致辞

上海理工大学副校长张华在致辞中表示:上海理工大学自1952年后长期属于原机械工业部管理,具有工科特色,是一所上海市属重点应用研究型大学。学校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在系统科学、管理科学博士点支持下,发挥综合性、交叉性的特点,服务上海、全国的交通工程管理部门,在支撑特大城市交通系统精细化设计和管控工作中发挥了一些重要作用,取得了一些亮点成果。上海理工大学愿与兄弟院校、专家学者并肩携手、精诚合作,以本次论坛为契机,深度对话、协同攻关,共同擘画“十五五”交通与运载工程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

上海理工大学副校长张华致辞

本届论坛邀请了39位资深的行业专家担任点评专家,为青年学者“把脉问诊开药方”,在学术方向凝练、未来科研规划等方面给予专业性指导和帮助,领导们为本届论坛点评专家颁发了聘书。

颁发聘书

论坛就学科发展趋势与新增长点做了一系列报告,特邀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王笑京研究员带来“新一代智能交通研究和创新”专题报告,邀请同济大学林国斌研究员,作“面向未来的高速磁浮交通技术路径思考”的专题报告,北京理工大学龙腾教授作题为“人才类项目申报经验交流”的演讲,同济大学余荣杰教授带来“与时俱进 交叉融通 道路交通工程领域求新逐变的探索”的专题报告。

王笑京研究员作“新一代智能交通研究和创新”专题报告

林国斌研究员作“面向未来的高速磁浮交通技术路径思考”专题报告

龙腾教授线上作“人才类项目申报经验交流”分享

余荣杰教授作“与时俱进 交叉融通 道路交通工程领域求新逐变的探索”专题报告

913日下午和14日,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长安大学、重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东南大学、湖南大学、吉林大学、江苏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同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南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清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逾百位青年学者在四个平行论坛围绕学术成果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汇报,学科资深专家对人才论坛的汇报进行了点评。

会议现场

交通与运载工程学科青年学者论坛”是在国家“交通强国”“航天强国”的战略背景下,为加速推动学科青年人才队伍成长,实现学科重点突破与跨越而设立的学术交流平台。同济大学联合各兄弟高校和业界同行连续发起了五届“交通与运载工程学科青年学者论坛”,形成了服务领军人才培养的品牌效应。

现场互动交流


撰稿人:会议组织方

审核人:赵靖

摄影:会议组织方

  供稿部门:交通系统工程系